张长青 教授

        1986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医学院,1996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,1998年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后出站。现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,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,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所长,主任医师,教授,医学博士,博士研究生导师。主要致力于骨科疑难疾病和骨科生物材料的应用研究。

技术职称:主任医师、教授。
行政职务: 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、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、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、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学组副组长、中国医师协会创伤 委员会副主任、上海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、上海市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、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。
擅长疾病:① 在国内最早运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,创立了更为简便的髋关节前侧入路腓骨移植的手术方法,规范了手术步骤,发明了专用的手术器械,目前已 累计完成超3 000例病例,成功率达80%以上,名列国际先进水平,该项手术已在国内推广,解决了大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疾苦,全年手术量已超过美国Duke大学,处于 国际第一的位置;②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青少年Ⅳ期股骨头坏死可通过腓骨移植进行重建,运用青少年较强的自身修复能力治疗了较多患者,5~10年随访效果满 意;③首先在国内外推广了腓骨移植治疗股骨颈骨不连、降低了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,并成为重建股骨头血运的规范术式;④建立了完备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流行 病数据库和样本库,对于我国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特点、危险因素、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等具有重要意义,填补了我国此前在此研究领域内的空白;⑤在国内首先 引入PRP技术,经十年努力,已实现产业化,解决大量疑难病的治疗,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。
论文发表:近5年发表论文160余篇,SCI收录论文74篇,影响因子139.76分。
社会兼职:担任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副主委、JBJS(Br)特邀审稿专家等。
荣誉成就: 先后主持国家级、省部级课题十余项,包括:卫生部行业专项基金1项、卫生部行业科研重大专项1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等。获得专利7项,成功将 PRP制备技术专利转化,并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市场。2006年以来先后入选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、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、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、上 海市领军人才、卫生部中青年优秀专家、上海市“十佳”医生等殊荣。
科研成果:《Wiesel骨科手术学》获得 2014上海图书一等奖。研究成果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,其中作为第一完成人9项,包括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(2012)、教育部科技进步二 等奖1次(2008)、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次(2005、2007),以及上海科技进步一、二、三等奖各1次(2013、2010、2005)和上海 市医学科技二等奖2次(2010、2004)。
学术专著:主编专著12部,主译专著5部。





沪ICP备
10024126-2
上海工商
行政管理
公安
备案号